商品的相關知識歷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考點,并且是學好后面知識點的基礎,因此商品的含義、商品的二因素,以及勞動力是不是商品等問題就是今天我們研究的重點。
一、商品的含義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
知識點解讀:交換、滿足需要、勞動產品。比如向災區(qū)捐獻一床被子是不是商品呢?顯然這不滿足交換的條件,那就不屬于商品。
二、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價值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系,是商品的自然屬性。
知識點解讀:使用價值指的是有用性,這種有用性是商品本身自有的,這是一種自然屬性,體現(xiàn)的是人和自然的關系。
2.價值
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商品所特有的社會屬性。
知識點解讀:價值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由于任何商品都是由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傾注在其中,我們才可以進行比較,進而才能交換。這種交換是人類社會獨有的,屬于社會屬性范疇。
3.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關系
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存在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在作為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通過使用價值表現(xiàn)出來,沒有合格的使用價值,價值不能得到實現(xiàn)。
知識點解讀:從商品本身來看,它既有價值也有使用價值。比如一個精美的杯子,它即有價值——20元錢,同時也具有使用價值——能盛水。
對立性表現(xiàn)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知識點解讀:當商品賣出去,生產者擁有價值,但是使用價值就不能同時擁有了。比如鞋子的生產商賣出一雙鞋,得到500元錢的價值,就不能再穿這雙鞋來同時擁有它的使用價值了。這個對立性體現(xiàn)在不可兼得。
三、勞動力成為商品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制度。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形成是以勞動力成為商品為前提的。
知識點解讀:根據商品的定義,勞動力符合三要素——交換、滿足需要、勞動產品,所以勞動力屬于商品。但是注意的是,這里的商品是勞動力而不是勞動者,我們常常開玩笑說“賣藝不賣身”,勞動者出賣的是勞動力,而不是自己。
(一)勞動力成為商品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兩個條件:
1.勞動力所有者必須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2.勞動力所有者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必須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知識點解讀:“我們是自由的,但是自由的一無所有”,兩者缺一不可。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