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新聞學(二十二)-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8-02-07 15:47:18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一、新聞真實性定義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特性之一,指新聞報道必須以事實為基礎,報道中反映的情況必須符合客觀實際。二、真實是新聞存在的基本條件,也是新聞特有優(yōu)勢之所在?;緱l件:1、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2、 在事實和新聞之間,先有事實,后有新聞,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是決定新聞存在的基礎,新聞是事實的報道,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和寫真。3、 如果一篇報道不以客觀存在的事實為基礎,如果不忠實于客觀事實,那它就不能稱為新聞報道。特有優(yōu)勢:新聞能贏得廣大讀者、聽眾和觀眾的喜愛,起到說服和教育群眾、影響和引導輿論、指導和推動工作、服務于各項社會事業(y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新聞的這種優(yōu)勢正立足于它在群眾心目中是真實的。三、世界各國新聞機構普遍提倡和遵循真實性原則。普遍提倡和遵循:《美國職業(yè)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章程》第一條規(guī)定: 真實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聯合國國際新聞信條》第一條規(guī)定: 報業(yè)及其他新聞媒介的工作人員,應盡一切努力,確保公眾所接受的消息絕對準確,不能任意歪曲事實,也不可以故意刪除任何重要的事實。 資產階級新聞媒體不但在理論上重視和強調新聞的真實性,而且在實踐中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操作也有許多具體要求,制定了一些規(guī)章作為行為規(guī)范。四、無產階級新聞工作重視新聞真實性原則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誕生以來,堅持真實性原則始終是其一以貫之的光榮傳統(tǒng),是其奉行不渝的根本原則和時刻遵守的鐵的紀律。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對新聞真實性問題有許多精彩論述。為維護新聞真實性原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聞界先后經歷了五次集中的學習和整頓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對新聞真實性問題有許多精彩論述。馬克思在主編《萊茵報》時期就提出, 真實 和 純潔 是報刊的本質。他認為,報刊應當 根據事實來描寫事實 ,而不應當 根據希望來描寫事實 。恩格斯認為報告 真實情況 是工人階級有力量的表現。他自己在寫作中就十分注意真實、準確。他曾自豪地對人說,從他那里, 任何時候都不會接到哪怕是稍微地歪曲事物本來面貌的消息 。列寧關于新聞真實性問題有句名言: 我們應當說真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 他提出,報紙 要向公眾全面報道和闡明真相,不浮夸,不武斷,不造謠,不作見不得人的私人報道 。他強調指出,報道不真實的現實和對現實現象的錯誤評價,會導致從思想上和策略上解除革命者的武裝,而 吹牛撒謊是道義上的滅亡,它勢必引向政治上的滅亡 。毛澤東同志歷來強調共產黨人要講真話,報紙要報實情。他在1925年12月為《政治周報》寫的發(fā)刊詞中就提出,該刊 只是忠實地報告我們工作中的事實 。他提出,《政治周報》十分之九應是實際事實之敘述,只有十分之一可以采用辯論方式來打破反革命的宣傳。劉少奇同志在1948年10月對華北記者團的講話中指出,新聞工作 第一要真實 。他對記者們說: 你們的報道一定要真實,不要加油添醋,不要載有色眼睛。群眾對我們,是反對就是反對,是歡迎就是歡迎,是誤解就是誤解,不要害怕真實地反映這些東西。 周恩來同志說: 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 他要求新聞工作者要 為報道真實新聞而奮斗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聞界先后經歷了五次集中的學習和整頓:第一次是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開展了以反對宣傳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及其表現形式黨八股為主要內容的整風學習;第二次是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開展了以反對新聞工作中向壁虛構、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等不良作風為主要內容的反 客里空 運動;第三次是在60年代,新聞界總結和吸取了1958年 大躍進 期間的浮夸風、共產風和瞎指揮風的教訓;第四次是在70年代末,新聞界撥亂反正,清算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新聞思想以及假、大、空的腐朽反動文風;第五次是在1989年北京政治風波平息之后,新聞界認真學習中央領導關于新聞工作的講話,對新聞真實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2018年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新聞學(二十一)-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8-02-06 15:53:50一、新聞的定義1、中國新聞界的前輩陸定一在1943年發(fā)表的《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事實+報道① 新近發(fā)生的事實 表明了新聞報道的客觀性。②新聞要新:新聞發(fā)生時間和報道時間之間的時間差越小越好。新聞報道中所涉及的事實意思要新,應該是社會共同關注的事情。③新聞報道中的 報 字是 告知、報告 的意思,體現了人的傳播活動,其中隱含了傳播者對事實的選擇和判斷。道:導、向導、引導的意思。2、復旦大學寧樹藩教授的信息說,新聞是一種信息,是傳達事物最新變動狀態(tài)的信息。二、新聞本源與敘事寓意1、新聞本源:新聞本源就是產生新聞的根源。新聞的本源是事實。2、新聞根據:新聞發(fā)布的依據和契機。①新聞報道必須以事實為依據。②新聞報道必須內容新鮮。③新聞要素要齊備:何人、何事、何時、何地、何因、如何。④要適當地交待新聞來源。3、 新聞報道要用事實說話 含義① 讓事實說話 ,就是客觀地敘述新聞事實,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添油加醋,不能歪曲加工,更不能 合理想像 。② 讓事實說話 意味著在新聞報道中要著重描述事實,不要輕易做出結論。③ 讓事實說話 意味著對有爭論的問題、事物,記者要全面了解,如實反映矛盾雙方的意見和情況,不能顧此失彼。④ 讓事實說話 ,就要注意掌握事件的全過程,掌握各種關鍵的情節(jié)和有特點的細節(jié),并把這一切適當地組織到報道中去,使報道具體、充實、形象、可信。⑤說話:是指有目的地傳遞信息,通過報道表達某種意見、觀點,即我們常說的輿論導向。是不是所有的新聞報道都在說話?是,純客觀的報道是不存在的。傳播的目的是說話,選擇就是在說話,新聞與說話無法分家。用事實說話的方法:a.選擇典型事實說話。b.通過具體描寫現場情景說話。c.運用背景材料說話。d.借助直接引語說話。1995年中國新聞獎消息一等獎作品《美發(fā)生一起故意使用放射性物質使人中毒事件》。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新聞學重點-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6-01 22:26:05一,名詞解釋1 新聞本源:產生新聞的根源。在新聞與客觀事實的關系中,事實是構成新聞的根本因素。有了事實的發(fā)生、變動,才有新聞。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事實在先,新聞在后。先有事實后有新聞,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2 意見領袖:指接觸媒體較多,熱衷選舉,關心政治問題的人能夠在人際交流中對周圍選民的態(tài)度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的,這些人被稱作意見領袖。意見領袖是指在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 活躍分子 ,他們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或過濾的作用,由他們將信息擴散給受眾,形成信息傳遞的兩級傳播。3 社會責任理論:現代資本主義世界最為流行的新聞傳播理論,它來源于自由主義報刊理論,但又超出發(fā)展了自由主義理論,故有人稱這為新自由主義理論。它強調自由須以責任為前提,新聞媒介在享有自由權利時,要克盡對于社會,公眾的義務和責任。政府不僅要允許自由,而且還要促進自由。這條觀點,實際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新聞傳播的理論基礎。4 新聞的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表現在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原因和經過都經得起核對。真實全面深刻精彩的反映事實真相,這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對新聞報道真實性的基本要求。5 把關:分為業(yè)務把關和政治把關。在群體傳播過程式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guī)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 對眾多新聞素材進行取舍選擇和加工的過程。分為業(yè)務把關和政治把關。在群體傳播過程式中,通過把關將符合群體規(guī)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進行傳播。6 大眾傳播:是一種信息傳播方式,是特定社會集團利用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媒介向社會大多數成員傳送消息、知識的過程。這一定義僅指傳播的單向過程,沒有包括反饋。隨著大眾媒介的發(fā)展,大眾傳播將成為雙向過程。大眾傳播有傳者、信息、大眾傳播工具和受眾4個要素。它與其他傳播現象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在傳者與大量的受傳者之間插入了一種或多種聯系兩者的傳播工具。因此,大眾傳播也被稱為通過傳播工具的傳播。7 硬新聞:關系到國計民生以及人們切身利益的新聞。包括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和改變,政局變化,市場行情,股市漲落,疾病流行,天氣變化,重大災難事故等。這類新聞為人們的政治、經濟、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決策提供依據。它有極嚴格的時間要求,報道必須迅速,盡可能地準確,信息盡可能量化。8 魔彈論:新聞媒介的宣傳就是魔彈,而受眾只是應聲而倒的靶子,這就是所謂的魔彈論。新聞媒介的宣傳就是魔彈,而受眾只是應聲而倒的靶子,這一理論受心理學中機械的 刺激 反映 論的影響,認為新聞媒介發(fā)送的信息一經 命中目標 ,就必須產生傳播者所預期的效果。受眾消極被動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輸的各種思想、感情、知識,大眾傳媒有著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眾對大眾傳媒提供的信息產生大致相同的反應,受眾的性格差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訊息,訊息直接改變態(tài)度,而態(tài)度的變化即等于行為的變化。9 二級傳播:由大眾傳媒---輿論領袖----受眾,構成的傳播過程被稱為二級傳播,二級傳播理論的關鍵是輿論領袖。他們上通媒介,下連公眾,其傳播更具針對性、靈活性,更易為受眾接受。二級傳播理論就是指意見從媒介到輿論領袖到受眾再從受眾到媒介的過程。又叫兩級傳播理論。10 新聞誹謗:無確鑿證據而散布對他人不真實的事實并損害他人的名譽。一看報道是否真實,二看是否有借機誹謗詆毀的內容11 信息:(一般)指與人的認識過程和傳播活動相關的知識積累。只強調對象與人的作用與聯系。 (廣義)指所有對象在相互聯系過程中呈現出的各自的屬性。具有和物質、能量等量齊觀的地位。 (狹義)是指能夠消除受信者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個的可能性。(在新聞學里主要指狹義這一定義)12 新聞選擇:是新聞媒介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加以鑒別,選擇新聞媒介值得傳播的事實。是指記者根據新聞價值、自身媒體的定位或版面(時段)需要對已發(fā)現的新聞進行取舍和安排。13 客觀性報道:一,要求記者在事實選擇中不帶偏見。二,記者應超然于報道的事情外。三,記者不應對事實發(fā)表評論,把意見和事實分開。14 新聞指導性:通過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實來宣傳一定觀點,影響受眾思想,把受眾引導到既定目標上去。15 新聞的黨性原則:新聞的黨性原則:堅持政治家辦報的原則。黨的機關報必須捍衛(wèi)科學理論、維護黨的形象、宣傳黨的綱領和策略。新聞輿論宣傳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政治上總攬全局,緊密結合政治形勢,始終抱著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思想,宣傳內容上要堅持政治觀點,即服從和服務大局的大局觀念、全局觀念。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是:黨的任何新聞媒介必須無條件的服從黨中央和上級黨委的領導,無條件的執(zhí)行黨中央和上級黨委的決議、決定。16、新聞價值:就是指凝聚在新聞事實中的社會需求,就是新聞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觀理由,在我們比較固定的認識中,它包括時效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幾個基本屬性。共同興趣指新聞要反映公眾關心的事實,不是個別人關心的事實。新聞價值就是事實本身包含的引起公眾共同興趣的素質。這些素質包括: ①時新性 ②重要性 ③新奇性 ④接近性 ⑤趣味性 ,一個事件只要具備了時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為新聞的可能;一個事實具備的素質越多,新聞價值就越高。17、輿論:在特定時空里,公眾對特定社會公共事物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態(tài)度。輿論作為公眾意見是社會評價的一種,是社會心理的反映,它以公眾利益為基礎,以公共事務為指向。輿論具有公開性、公共性、緊迫性、廣泛性和評價性等特性。二,簡答1、如何確保新聞的真實性 ?處理好幾個關系:1、新聞真實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2、單個真實和整體真實3、新聞真實和本質真實4、 合理想象 不合新聞真實性之理新聞真實性的具體要求:構成新聞的基本要素要準確無誤;新聞反映的事實的環(huán)境條件、過程和細節(jié),任務的語言甚至動作都必須真實;新聞中引用的各種材料,如數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須準確,新聞中涉及到任務的思想認識和心理活動等,都必須是當事人所述。注意微觀真實與宏觀真實地辯證結合:整體不是個體的簡單相加,宏觀也并非微觀的簡單放大。微觀科學固然是客觀科學的前提,但宏觀科學更是微觀科學的指導和保證。在很多情況下,單就某一事實而言是絕對真實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就失去了原來意義上的真實性。以點代面、用一個側面否定另一個側面、片面性、絕對化等都會造成新聞的 總體失實 。加強作風建設,消除 客里空 影響: 客里空 是蘇聯劇作家考涅楚克的劇作《前線》中一個慣于捕風捉影、弄虛作假的前線記者的名字。后來成未記者浮夸作風的代名詞。1947年《晉綏日報》開展了長達四個月的 反 客里空 運動 ,新中國成立后,新聞界也曾多次以 客里空 為戒,端正作風。但 客里空 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具體表現在:為了追求生動感人, 合理想象 (Reasonable Imagination)增加許多不真實的細節(jié); 合理預言 ,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詞,胡編亂造;見風使舵,強扭角度。提高記者素質,增強辨別能力:有時記者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質上的欠缺,或粗枝大葉,或真假不辨也會造成失實。2、信息與新聞的區(qū)別和聯系?信息和新聞一樣,都是客觀世界的情況、特征及其運動狀況的表征。但信息并不一定是新聞,新聞信息只是信息的一個類別。新聞與信息的關系:(1)事實是新聞的來源,即信息是新聞的來源。(2)報道新鮮事實即傳播新的信息。(3)信息不等于新聞,新聞是對信息有選擇的報道。聯系 :新聞是新的信息,是信息的一種。信息包括新聞,但信息不一定都是新聞。區(qū)別:新聞以新為前題。新的,人們關注的信息,能成為新聞。其他信息,不能當新聞。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信息資料。但有的信息雖是新的,可是人們并不關注,也不能成為新聞。(1)相同之處 信息和新聞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和表述。 信息和新聞都是接受者預先未知的事理。 信息和新聞都講求新鮮、真實和準確。 信息和新聞都是可傳遞的。 (2)不同之處 信息的包涵量比新聞大。 新聞是具有新聞價值的那部分信息。 信息的時效性要求不及新聞強。 信息的傳播形式比新聞多。 信息提供的服務效果更直接。3、為什么說新聞傳播者是新聞傳播行為的主體?他將事實轉變?yōu)樾侣劊瞥煞?,通過媒介傳遞給受傳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起著積極能動的 橋梁 和 紐帶 的中介作用。是新聞信息的推動力、傳播活動的守門人。第一,新聞傳播者是 信息流通的主動力 。第二,新聞傳播者是社會信息傳播的主體 選擇者 和 把關人第三,新聞傳播者是 意識交流的橋梁 。第四,新聞傳播者是 社會民眾的教師 。4、新聞價值的含義新聞價值就是事實本身包含的引起社會各種人共同興趣的素質。發(fā)掘:新聞選擇的基本立足點,就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掘某些新聞事實的新聞價值,確定好報道的內容、思路和角度,從而使對這一類事實的報道能夠取是最佳的新聞傳播效果。標準:(1)時新性。 (2)重要性。(3)接近性。(4)顯著性。(5)趣味性。揭示:新聞選擇除了要根椐事實本身的新聞價值的特定要素構成來確定選題,還必須在具體的報道當中將這些要素特征十分充分地揭示和展現出來。區(qū)分:新聞選擇還要依據各個新聞事實或新聞題材在新聞價值上的大小和高低的區(qū)別,區(qū)分出新聞選題的級別、種類和檔次,如有的可以作為重大選題,有的只能算作一般選題,有的可以列為思想教育選題,而有的又只能屬于休閑娛樂性選題,等等。5、新聞傳播者素質構成的三個方面:新聞傳播者的整體素質=業(yè)務專長+知識修養(yǎng)+精神境界五項業(yè)務素質:(1)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2)調查研究的基本功;(3)特出的新聞敏感;(4)出色的文字表達能力;(5)駕駛現代采編工具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快捷、準確、靈活。6、新聞與宣傳的區(qū)別和聯系:第一、新聞與宣傳的基本區(qū)別:新聞傳播信息,宣傳傳播觀念。第二、具體區(qū)別:1)出發(fā)點不同:宣傳的出發(fā)點是處于宣傳者自身的生存、發(fā)展需要去追逐受眾;新聞的出發(fā)點是受眾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傳追逐受眾,受眾追逐信息。2)歸宿點不同:宣傳者傳播觀念的目的是要受眾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傳者在宣傳之前有自己的主觀意圖,通過宣傳,力圖影響人們的思想,讓受眾按宣傳者的意圖去行動; 新聞發(fā)布者除了以新聞謀利以外,對新聞本身無自己的主觀意圖,任憑受眾自己去分析判斷,作出決策。3)傳播的方式不同:新聞(信息)的傳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稱為新聞(信息)。宣傳卻需要經常重復,以加深人們的印象,利于人們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種或多種不同的形式反復宣傳同一種觀念。4)傳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溝通要求定量的準確(真實、全面、客觀、公正、及時、準確) 宣傳要求定性的準確,即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觀點要求正確鮮明,材料要真實典型。第三、二者的復雜聯系:盡管二者從動議、特點、只能上均有原則性的區(qū)別,但又出現一定的特殊復合現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團、政黨、階級)或新聞工作者自身處于某種目的,自覺不自覺地利用新聞報道宣傳一定的思想、觀念,表達自己對新聞事實的理解和評價。7、新聞的基本特點:新聞信息的特性:新聞信息區(qū)別于非新聞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實性、新鮮性、及時性、公開性同時具備。真實性指新聞信息以客觀事實基礎,如實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新鮮性指新聞信息反映具有新意的新鮮事實。及時性指新聞信息以最快速度反映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公開性指新聞信息面向社會公開發(fā)布。8、信息對新聞工作的要求:信息對新聞工作的要求(1)◇新聞工作者在觀念上必須明確:①提供信息是新聞媒介的首要功能。媒介以向社會提供廣泛而及時的信息作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傳都必須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礎上。②新聞必須致力于消除讀者的不確定性。(2)◇在新聞工作業(yè)務上也體現出新的要求和特色:①變一次性的終端報道為分階段的連續(xù)報道。信息的強烈的時間效應要求我們變一次性的終端報道為 事前有預測報道,發(fā)生時有動態(tài)追蹤報道,事后有總結反饋報道。②加強深度報道。即根據信息擴縮性特點,對信息展開深加工。③加強新聞綜合評述。這是信息的組合性特點在新聞報道中的具體運用。④加強全方位報道。這是運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點,對新聞做多角度、多側面 全息 報道。9、媒介經營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有什么好處?媒介經營的基本理念是規(guī)模經營,好處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潤。規(guī)模經濟是指企業(yè)達到一定的生產規(guī)模以實現最佳的投入產出效應。新聞媒介采用規(guī)模經營,可以減少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這對中國新聞媒介更具現實意義。新聞媒介集團化經營的好處: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經營成本;人員可以合理流動,增加從業(yè)者積極性;資金可以合理調度;新聞、信息資源共享。10、為什么說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真實、全面、深刻、精彩地反映事實的真相,這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對新聞報道真實性的基本要求。1、堅持真實,才有助于黨和人民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2 、只有堅持真實,才能堅持真理,我們的宣傳報道才會有力量,人民才會跟著共產黨走。3、只有堅持其實,才能切實加強黨和人民的聯系,才能使人民和黨心連心。4、只有堅持真實,才能使我們的新聞事業(yè)取信于民,贏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11、新聞真實性原則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新聞真實性就是以事實為基礎和依據來報道新聞,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2)堅持新聞的真實性,首先要做到具體事實真實準確,這是新聞最起碼的要求,它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構成新聞的基本要素準確無誤;新聞所引用的材料必須準確可靠;新聞中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須完全真實,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觀、實事求是。(3)新聞真實性原則的更高要求是做到本質真實,盡可能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內在品質和規(guī)律,在事物的整體上、宏觀上和本質上把握報道的真實性。12、簡述新聞媒介受眾的特點:受眾的特點1、 廣泛性。指受眾成員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廣泛性。新聞媒介的高度開放決定了受眾的廣泛性。2、 混雜性。因為新聞媒介的受眾廣泛地分布在全社會的各個角落,就相應造成了受眾成員的混雜性特征。3、 隱蔽性。受眾對媒介是一種籠統(tǒng)的、隱蔽的存在。受眾新特點1、 在急劇的社會變動和開放的社會聯系面前,受眾表現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變之心表現尤為強烈。(受眾對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2、 市場經濟條件下決策主體增加,帶來受眾對硬性的決策參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眾對決策參考性信息需求增加)3、受眾群體分化趨勢明顯,新增群體涌現,造成受眾需求的多元與分化。(受眾呈現出多元與分化)三,論述2、試分析新聞失實的原因。造成當前新聞失實的主要原因 :根據新聞傳播主體在假新聞形成過程中的行為性質,我們可以將新聞失實的原因總體上歸結為體制性失實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失實等幾類1.體制性失實 所謂體制性失實,是指基于一定價值觀或指導思想而扭曲事實造成的新聞失實,這種失實是一種 主觀化的或價值化的失實 。在體制性失實的情況下,記者意識不到失實行為或者意識到了但無力改變。2.利益驅動造成的失實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的傳媒也有了自身經濟利益的訴求.3.文學杜撰和想象造成新聞失實 一些記者分不清文學與新聞,在新聞報道中以想象代替調查研究,造成新聞失實。4.違反采寫編的工作流程造成新聞失實 很多假新聞的出籠與記者作風欠佳有關,這一點體現在獲取新聞線索、采訪、寫作、編輯整個新聞傳播業(yè)務流程之中。4、聯系當前新聞失實的具體現象,試分析新聞失實的原因及防止新聞失實的辦法。新聞報道中的事實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的現象。如:憑空捏造,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層層拔高;隱瞞事實,制造假象;偷梁換柱,移花接木;牽強附會,因果不符。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作者沒有深入調查,把情況搞錯或者偏聽偏信而引起的;也有一些單位的風氣不正,利用新聞來虛報成績,為個人或單位騙取榮譽或掩蓋劣跡。此外,編輯的疏于檢查和核對不嚴出現的技術性差錯等,也是一個原因。新聞失實可分為宏觀失實與微觀失實。宏觀失實是指雖然報道中的某一事實或全部事實符合客觀實際,但放在整個傳媒大背景下,則可能存在某些思想性或導向性錯誤,引起受眾對某一類事件的 同一 看法,甚至是偏見,從而對某一類事物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微觀失實是指報道中的某一事實失實或新聞六要素中的某一要素失實。防治方法:①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發(fā)揚深人實際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②堅持唯物辯證法,保持冷靜的頭腦,防止片面性;③健全法規(guī),依法治本;④嚴守規(guī)章制度,堵塞失實漏洞;⑤提高隊伍素養(yǎng),弘揚職業(yè)道德;⑤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及時糾正失誤。還有1、推動新聞法制化進程。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糾正新聞工作者中存在的以新聞謀私利的思想。3、加強新聞職業(yè)培訓,樹立新聞工作者主人翁意識。4、提高新聞工作者的理論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使新聞工作者能真正成為 雜家 和某一領域的專家。5、建立健全審讀制度,把好編輯關 。5、試論述如何堅持和實現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性原則 宣傳主旋律 以馬列毛鄧三為指導 要有大局觀新聞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正確的輿論導向,注重效果。從這一點上來說,新聞媒介在社會主義的新聞事業(yè)上,其輿論宣傳的職責從未改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媒介對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它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安定團結,社會的民心穩(wěn)定。從新聞媒介自身來說,做到如下幾點有利于實現輿論導向的積極效果。第一:新聞媒介工作者要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水平,始終注重嚴把導向,牢固樹立全局意識、大局意識、政治意識。簡單的說,就是堅持 政治家辦報的原則 在策劃活動和重大新聞事件宣傳上,政治上要做到與黨和國家保持高度的一致。充當政府的耳目喉舌。以正面宣傳為主,努力加強社會經濟文化等的發(fā)展。堅決防止在新聞傳播中出現內容低俗,格調低下,不利于社會風氣的,有害人民團結,不利于身心發(fā)展的東西。堅持真善美的輿論,抵制假惡丑的輿論!第二:在有正確的導向意識的前提下,新聞媒介還應該做到掌握一定的輿論藝術和水平。在市場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在黨,政府與群眾受眾之間游刃有余,在夾縫中獲得生存,擁有自己的輿論導向力?新聞媒介必須掌握一定得輿論藝術和能力。首先,在對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的時候,要及時精準的確立宣傳性議程設置,以便達到最佳的輿論宣傳效果。以汶川地震為例,在對地震的報道上,大部分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在對新聞宣傳議程上發(fā)揮了很大的力量。在此當中形成了全方位的媒體聯動,各媒體快速反應,信息發(fā)布快、全方位的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典型事件報道,鼓舞了民心士氣。通過各媒體對新聞傳播的議程設置,我國的抗震救災工作取得了空前的勝利。震后的修建工作也是在正確的輿論宣傳下,有條有理的進行著。這就是一次典型的輿論導向的成功。而這得益于宣傳議程設置上的成功。另一方面,在媒體的報道上,我們也應該注重深入的報道,深入的挖掘,這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報道中,多觀察,多問,多思考。這樣才能挖掘出精品新聞。最后,新聞工作者要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政治家思想素質,要創(chuàng)作出有影響里的作品。牢牢把握時代脈搏,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深入反映現實生活,是新時期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把握這一原則,我們就能引領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創(chuàng)做出更多的精品,以滿足廣大受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建立起強有力的輿論陣地。總而言之,新聞媒介應該更加加強自身的道德和職業(yè)素質,以便更好的引導輿論,宣傳積極的輿論效果,這不僅有利于媒體自身公信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國家和人民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全球競爭的同時,更有利于中國聲音的傳播!大眾傳媒引導調控輿論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議程設置,即傳媒根據需要,有選擇的連續(xù)不斷的報告某一方面的新聞,議論某一方面的話題,營造出特定的輿論環(huán)境把公眾注意力引導到設定的方向上來。例如:伊拉克戰(zhàn)爭,無聲的議程設置。6、聯系實際論述新聞批評與正面宣傳的關系。(1)正面宣傳和新聞批評都是新聞事業(yè)運用新聞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2)正面宣傳,指的是對社會主流與光明面所進行的肯定性和贊揚性的報道與評價;新聞批評,是指運用新聞手段對社會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及落后反動勢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評。(3)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極面。社會生活中需要進行批評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報紙、廣播和電視上來,批評性報道的內容要有所選擇,不能搞 有聞必錄 。一個時期內,批評性報道不能過于集中,以免引起負作用。一、關于新聞媒介與輿論1、新聞媒介與輿論導向之間的關系現代社會中,新聞媒介與輿論建立起一種天然的密切關系,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反映并代表輿論。①公開表達對于輿論既是必要條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標志,而公開表達又必須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輿論的形成始終少不了新聞媒介這條最公開的渠道。 ②新聞媒介最初也是最經常的承載作用,使得新聞媒體從最單純的表達渠道 晉升 到公眾代言人的位置,即 擬態(tài)公眾 。 ③新聞媒介在輿論領域同時扮演了公眾論壇和公眾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輿論的載體,又常是輿論主體(公眾)的影子。2、引發(fā)輿論。①輿論形成的前提是必須要有意見指向 特定公共事務,即公眾必須首先了解、認識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務的信息,才有可能發(fā)表意見。而人們對這一事務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來自于媒體。公眾對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斷也主要依據新聞媒介判定的順序。 ②新聞媒介設置的議題常常衍生為輿論的源頭,即公眾關注的公共問題(事務)。這是媒體長期潛在地影響、作用輿論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3、引導輿論:①通過持續(xù)不斷的信息流,構筑現代信息環(huán)境(媒介擬態(tài)環(huán)境),作用于人們的認識,引導輿論。②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意見表達引導公眾意見。(沉默的螺旋理論)總之,新聞媒介與輿論密切相關。它反映輿論、代表輿論、引發(fā)輿論,必要時主動引導輿論的方向。因此我們要在認識輿論強大的社會時更要明確新聞媒介在其間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導向作用。所以要善于利用這種作用,為營造良好、健康的輿論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公眾輿論積極正面的作用奠定基礎。2、運用新聞媒介開展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作用(原因):新聞的輿論監(jiān)督能夠產生強大的威懾力;新聞的輿論監(jiān)督能夠把黨和政府的各項工作置于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新聞的輿論監(jiān)督有利于加強黨和人民的關系,密切干群關系;新聞的輿論監(jiān)督是衡量新聞事業(yè)黨性的一個尺度。3、我國新聞媒介開展輿論監(jiān)督的性質和特點出發(fā)點:保證中央政令暢通,維護國家、人民的利益。重點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特點:權威性 典型性 緊迫性 重視社會效果4、開展輿論監(jiān)督的基本原則1) 從有利于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堅持正確的揭露批評2) 實事求是是保證揭露批評報道成功的基礎3) 適時、適量、適宜是批評報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4) 保護批評者的合法權利,保留被批評者的申訴權利。5) 獨立負責同時,又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爭取各級黨組織的支持和幫助。5、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主要特點是:(1)具有公開性。(2)具有廣泛性。(3)具有及時性。(4)具有強大威力。6、我國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原則?(1)新聞輿論監(jiān)督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要服從全黨和全國工作的大局?(2)新聞輿論監(jiān)督要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3)新聞輿論監(jiān)督要講求實事求是?(4)新聞輿論監(jiān)督要依法進行7、正確的輿論引導的要求?(1)提供真實、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輿論誤區(qū)和社會心理震蕩。?(2)注意對新聞信息的過濾、綜合和解析工作,為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平衡,尋找共同支點。?(3)要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弘揚正氣,協(xié)助樹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4)注意貼近群眾,發(fā)現并協(xié)助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溝通情況。二、關于新聞真實性與新聞失實1、新聞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新聞報道中的時間(when),地點(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經過(how)都經得起核對。新聞報道的真與假的判斷標準只有一個:是否符合客觀存在。堅持新聞真實性是新聞工作的起碼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是新聞工作的第一信條。2、堅持新聞真實性的重要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必須真實,這是新聞工作的第一信條。3、我國新聞事業(yè)之所以要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是出于對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的崇高責任感。具體來說有四方面:(1)、堅持真實,才有助于黨和人民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2)、只有堅持真實,才能堅持真理,我們的宣傳報道才會有力量,人民才會跟著共產黨走。(3)、只有堅持真實,才能切實加強黨和人民的聯系,才能使人民和黨心連心。(4)、只有堅持真實,才能使我們的新聞事業(yè)才能取信于民,贏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5)、只有堅持真實,才能 讓中國了解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 ,營造有利于中國發(fā)展的良好國際氛圍。4、新聞失實新聞失實表現的五個方面:①無中生有,憑空捏造 當前新聞失實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憑空捏造;②添枝加葉,層層拔高 這類失實大量表現在追憶杰出人物、先進典型的報道里;③要件殘缺,隱瞞事實;④偷梁換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新聞失實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實:含義:在采、寫、編新聞過程中、作者并沒有察覺到自己報道的事實與實際情況不符。 這種失實多半是由于記者在采訪中獲得的原始材料失實造成的。有的采訪不深入,以訛傳訛,造成失實。②故意性失實:含義:明明知道自己所寫的新聞與實際情況不符,卻明知故犯,造成新聞失實 原因比較復雜,有新聞隊伍內部的問題,也有社會原因:1)、有些地方,有些部門黨風嚴重不正,個別領導人想利用新聞來自我吹噓,騙取榮譽;或掩蓋劣跡,欺上瞞下;2)、記者,編輯隊伍中的作風問題是造成新聞失實的突出原因。有些記者心浮氣躁,急于成名,不惜弄虛作假博取知名度;有些記者怕苦怕累,不深入實際,靠電話、道聽途說、想象編造故事;3)、面對日趨嚴重的作假,無論是黨政主管部門還是新聞單位對此處理的輕描淡寫,也助長了這股歪風;4)、這和傳媒業(yè)競爭逐年激烈有關。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許多媒體不辨真假,以 新奇 新聞刺激讀者。同時,網絡新聞的崛起也為新聞失實推波助瀾。5、防止和克服新聞失實1 從新聞工作角度看維護真實性原則要做到:①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陀^實際是新聞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不以人們一直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和具體情況,是新聞工作的本源,我們必須要尊重客觀實際,按照其本來面貌進行報道;②客觀、全面、深刻地反映事實真相。首先,要做到微觀真實和宏觀真實的統(tǒng)一,不僅要做到每篇新聞真實可信, 尤其要注意和善于從總體上、本質上以及發(fā)展趨勢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實性 (江澤民語);其次,從全局出發(fā),深刻地反映現實,透過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系。③正確把握新聞宣傳的度。在新聞工作中,要注意宏觀報道的廣度、深度、密度、力度;報道時機的時間適度;新聞寫作的尺度、詳略度以及宣傳效果的可接受程度。因此,一切宣傳報道要服從大局,以國家大局為重,有針對性地宣傳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2 從新聞工作者的角度來看:①堅持馬克思主義辨證唯物思想,堅持無產階級新聞思想。堅持兩點論,防止片面性和絕對化。在堅持兩點論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才能將新聞的真實性充分地展示出來;②注意培養(yǎng)新聞理論的學習和業(yè)務素質的提高。扎實的調查研究基本功是確保新聞真實的前提條件。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毛澤東語)應成為新聞工作者的信條;③培養(yǎng)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大公無私的敬業(yè)精神。要用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更要用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堅持正義,揚善揭惡,才能從行動上杜絕新聞失實的報道。3 在我們今天的新聞實踐中,馬克思關于新聞真實的論斷給了我們至少三方面的啟示:①變 結論式 報道為連續(xù)式報道密切關注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采取連續(xù)報道的形式,力求將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揭示出來;②變 封閉式 報道為 公開式 報道特別是對于一些重大的、引人注目的事件,新聞媒介公開地、全面地報道出來,滿足了人們對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動向渴望盡早了解的要求,堵塞了流言蜚語的散布渠道,使黨和國家政府的政策能及時傳達到群眾中去。③變 間播式 報道為 直播式 報道廣播電視的優(yōu)勢是直播,運用 直播 方式,既能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又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從而贏得受眾的信任,增進傳播效果。三:關于報紙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產物第一、在封建社會的資本主義過度時期,產生出最早的新聞事業(yè)。第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使社會規(guī)模、社會變動、社會生產分工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此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會狹小的新聞活動不能適應新變化和新要求。第三、資本注意商品經濟不但使新聞事業(yè)的產生有了社會必要,而且為新聞事業(yè)的產生準備了物質手段。1)大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客觀上需要各類知識人才,并促進了各類學校的興辦,為報紙創(chuàng)造了讀者群。2)資產階級創(chuàng)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聞采集和報刊發(fā)行發(fā)行。報紙是城市的產物。3)交通通訊的迅速發(fā)展保證了新聞采集、發(fā)布的迅速及時。4)印刷紙張等工業(yè)的日趨發(fā)展,保證了報刊的物質需求。5)資本原始積累增加了資本集中速度,使資本家有可能合辦和獨辦報紙,并刊登大量廣告,使報紙成為有利可圖企業(yè)。第四、報紙的出現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盡管它發(fā)軔于封建社會末期并受到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扼殺或控制,但最終伴隨著資本主義上平經濟的發(fā)展,報紙最終成長發(fā)展起來。四:關于新聞批評與正面宣傳新聞批評的含義 新聞批評是指運用新聞手段對社會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及落后反動勢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評。正面宣傳指的是對社會主流與光明面所進行的肯定性和贊揚性的報道與評價。我們可以把一切反映社會主流,反映社會生活的光明面,具有積極社會效果,能給社會與公眾以激勵、鼓掌和推動的報道和評論視為正面宣傳。新聞批評與正面宣傳的關系:新聞批評與正面宣傳是一種辯證關系,它們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稱、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1. 正面宣傳是從正面頌揚和肯定一切值得褒獎的好人、好事、好現象、好氣象。批評報道是從總結反面教訓中找出新的前進的道路,兩者都是為把工作搞得更好,讓事業(yè)發(fā)展得更快。2. 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告訴我們,不破不立。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新聞批評的意義,要敢于開展新聞批評,同時要認識到,批評的目的在于鼓勵。3. 對于每個新聞機構來說,都應當始終把握住讓正面報道占主導地位,批評報道只能占次要地位。新聞宣傳應把主要篇幅用于報道新人、新事、新成就上,始終給群眾以信心和力量。